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读后感一

汶川 读后感 建筑结构
fanfanwing  
网友的回答
我不是小痴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读后感(一)]

今天在火车上看了徐有邻大师的上作,虽然总体上看的页数不多,但是还是收获颇丰的,简要总结如下,《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读后感(一)。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用这个词来形容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也许不妥,但确实是这样。抗震设计理论是庞杂而又枯燥难懂的,但是徐大师此书配了大量图片,论述直截了当,没有很晦涩和抽象的理论叙述,基本上都是从个人观点经过梳理之后直接形成文字,此乃大亮点之一。

书中内容是从作者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赶赴第一现场每天的手记整理而来的,因此内容很真实。震害状况一章中论述了农居房屋、砖混房屋、底框房屋、框架房屋、古建筑、高耸结构几个方面,从每种结构的特点着重论述了几种破坏形态,着实令人深思。

农居房屋是农村特有的产物,大多随意而建,没有任何规范而言。早期的农居有土坯房、“干打垒”、木屋架、砖砌房等类型,所有这些类型中也只有最后砖砌房最接近规范设计,但是农民盖房的淡漠意识,图省钱,这些房屋大多没有构造柱和圈梁,砖混房屋缺乏构造柱和圈梁的“围箍”作用,就如同堆积木一般,地震来临,轰然倒下,造成人员伤亡。

砖混房屋是汶川地震中倒塌最多的建筑形式。县城中有很多这样的房子,虽然也在关键部位设置了构造柱,也有圈梁,但是大量预制空心板塌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读后感《《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读后感(一)》。最根本的原因是板端构造没按规范设置,胡子筋随意设置,板缝无拉结,板端孔无豆石混凝土浇灌,这些导致预制板就是搁置在梁或墙上,在地震来临,墙体失效倒塌之后,沉重的预制板轰然断裂、塌落,这样的照片在汶川地震中频频可见。

底框结构是抗震不利的一种结构形式,上重下轻,上刚下柔,地震来临时,底部若不能抵抗足够的地震剪力,将被“拦腰砍断”,然后上边二层变一层,三层变二层。。。这对底部往往是大开间、商业集中、人多这些状况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底框结构底部抗震墙的设置是重中之重,现实中有很多为了过分强调大空间,图省钱,少设抗震墙或不设,甚至还减小柱子截面,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当然,从设计角度,柱脚、柱根未加强、箍筋设置不合理等等,也是造成此类房屋破坏的因素之一。
框架结构是柔性很好的建筑形式,也即“延性”好,这样的话,在地震发生时,就能在反复作用下减小被破坏的程度。在汶川地震中,遭破坏的框架结构好多呈现“强梁弱柱”的特征,尽管在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早就明确了“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并且在规范中有详细的规定,但震害表明,这一目标在实际结构工程中并未真正落实。此外,柱端破坏,钢筋连接区域的破坏,箍筋约束失效破坏等也是这次地震中很常见的。

古建筑在汶川地震中大多保存完好,没有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主要原因是这些古建大多属于木结构,木结构的连接像塑性铰一样具有较好的转动变形能力,由于具有良好的结构延性,因此震害反而较小。
高耸建筑一般是只高层建筑及高宽比很大的构筑物,汶川地震中,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表现良好。尽管地震时由于鞭梢效应,振幅引起的晃动很大,但结构受损破坏、倒塌的并不多。大概是此类结构比较柔软,大多是近几年兴建,同时工程规模较大,通常经过正规设计、正规施工的缘故吧。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读后感(一)〕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静静娃童鞋

你在网上找找关于时间建筑史的书籍吧,上面有介绍,应该能帮助你找到。

梦紫蝶57

专业素养梁釆用粘碳纤维加强柱包型材加强或加梁加柱

漳南一邺

有专业素养。梁釆用粘碳纤维加强,柱包型材加强,或加梁加柱

汤糖躺烫湯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相关规定:(1)禁止的行为。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擅自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 寸...

霸气Annie姐

花岗岩是一种高级的建筑结构及装饰材料,下列关于花岗岩的叙述中哪个错误的(能耐)。